•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低淘展会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西藏用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庭院种出“致富果”,民族手工艺织就“团结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28 21:01:30   浏览次数:34  发布人:90dd****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一个个宜居宜业的和美村寨可感可及,一条条宽阔的马路通向高原深处,一项项富民产业落户乡村……放眼雪域高原,西藏各乡镇村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以人民为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以下简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各级民族工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进落实少

    一个个宜居宜业的和美村寨可感可及,一条条宽阔的马路通向高原深处,一项项富民产业落户乡村……放眼雪域高原,西藏各乡镇村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以人民为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以下简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各级民族工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进落实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突出资金项目“融”的导向,全面落实“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要求,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林芝巴宜区朵当村的桃花林。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用好庭院“方寸地”,建成致富“增收园”

    “2024年,我们在自家院子里种了很多果树。从没想到有一天,买着吃了半辈子的瓜果,不但能自给自足,还能对外销售。”拉萨市达孜区唐嘎乡7组村民克珠说,“推进庭院经济后,我们实行了人畜分离,乡里还给我们发放了果树苗、草苗、菜苗,在自家房前屋后进行种植。”

    走进唐嘎乡,让人眼前一亮。村道两边的农家院落里,苹果树、樱桃树、梨树、桃树等经济林木错落分布,品种多样,形成了别致的乡村景观。唐嘎乡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阵地,引导村民利用闲置空地、院落空间,因地制宜开展绿化美化家园活动。全乡参与试点的3个村共238户,种植各类果树共近3500棵。

    家家户户宽敞的庭院,犹如一块块待开发的“聚宝盆”。拉萨市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特色庭院经济,不断拓展庭院增值空间,创新产业项目,让庭院经济“方寸地”,成为群众的“增收园”。

    2023年,拉萨市达孜区还因地制宜,实施高质量奶牛养殖到户试点项目,引进奶牛1200头,发展庭院高质量奶牛养殖240户,带动农户增收2000万余元。

    “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开拓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落实生态环保兼顾产业发展的庭院经济、推动全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贡献了经验案例。”西藏自治区民委共同发展处副处长洛桑群佩说。

    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激发民族手工业活力

    在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日喀则市岗巴县,生长着一种有着1000多年历史记载的名贵农畜品种——岗巴羊。近年来,当地通过“品牌营销+渠道建设+产品技术+追溯保障”的方式,打造发展闭环,走出高原的岗巴羊成为带动农牧民致富增收的“领头羊”。

    如今,岗巴县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岗巴羊养殖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牧业经济,不断提高畜产品附加值。一张岗巴羊皮,同样有着无限的可能。

    岗巴县民族工作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优势,2024年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羊皮(毛)加工合作建设项目,采购一批新设备,提高加工利用率,有效推进岗巴羊附属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帮助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难题,助力脱贫群众增收。

    民族手工业是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山南错那市重点围绕种、养、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项目,2023年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错那市边境民族手工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通过新建生产厂房、管理用房及销售区等,引进区内外先进手工艺、设备等,打造一体化边境产业园区,发展藏刀、藏香等特色手工业,并为边境一线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就近就业,受益群众近千人。

    近年来,西藏突出文化特色,坚持产业与文化相融合,充分利用好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重点发展藏毯及藏式纺织品、藏香、唐卡、藏式家具、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等产业,以文赋能、以文兴业,不断提升民族手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发民族手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立足资源优势,不断探索拓展资金使用范围

    勒布沟,藏语意为“好地方”,是闻名遐迩的“天然氧吧”。三月桃花开,四月杜鹃花满山,地处勒布沟腹地的山南市错那市麻麻门巴民族乡麻麻村,依托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村民们纷纷经营起农家乐,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错那市麻麻门巴民族乡全景。图源:山南报

    近年来,西藏各地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推动和美村寨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与游客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进一步增进了“五个认同”。

    日喀则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旅游服务产业,为当地群众拓宽就业途径,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在定日县,民族工作部门结合当地徒步旅游资源,积极与县文旅等部门沟通协商,2024年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定日县曲当乡德吉村民宿改造项目,对12套民房进行了民宿改造,并对当地群众进行系统化的旅游产业专业培训和指导。以民宿为基础,以旅行社为依托,当地村民还能为游客提供徒步向导及牦牛驮运服务,实现新的创收。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西藏加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投入和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全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牧区人居环境持续得到改善;持续壮大富民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化、科技化、产业化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培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地域特点突出的农牧民合作社,实现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全覆盖。

    西藏自治区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西藏将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继续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分配、项目安排上突出“融”的导向作用,培育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有效益的特色产品和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创新有利于农牧民广泛深入参与的业态模式;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推出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手工业品;充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 |王珍 丛蓉

    编辑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90dd****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dit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