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是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经营主体非常关心、很有体感、始终有很高期待的大事要事。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聚焦经营主体关心关切,充分生动地展示了2024年全国层面营商环境各领域进展成效。报告内容丰富翔实,既专业又易懂。通过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更好的营商环境”之“更好”,正在以这样几个方面的“更”体现出来——
更系统:秉持系统观念,作出多维度努力
《报告》本身的写法,就体现了一种很有“代入感”的系统性:按照企业从设立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分成“进入市场”、“要素保障”、“经营环境”、“纠纷化解”、“企业退出”等5个部分。
这是《报告》的写法,更是实践的逻辑。营商环境如何,对经营主体来说,不是泛泛的概念,而是随着自身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具体感受到与之相关的“环境”。
围绕“进入市场”,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再造企业开办流程,优化场所获取方式,提高市政服务效率等,是关键着力点。
围绕“要素保障”,加强金融工具创新,推动就业供需匹配,促进技术要素转化,释放数据要素潜能,2024年进展颇丰。
围绕“经营环境”,深化公平竞争治理,完善招标采购机制,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改进监管执法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税费支持政策,优化电子支付体系,深化通关模式改革,从八个方面着力,也恰可从这八个方面给“环境”画像。
围绕“纠纷化解”,完善诉讼服务体系,健全多元解纷机制,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这些努力能够依法有效维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以法治的确定性提信心、稳预期、促发展。
围绕“企业退出”,健全企业破产机制,优化注销登记流程,在2024年有很多努力、很大进展。完善企业退出制度,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需始终秉持系统观念,作出多维度的系统性努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就是富含系统性的要求。《报告》中多次提及围绕营商环境建设的跨部门协调协同,这是带着系统思维的积极作为。而归根结底,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非歧视的国际经济合作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营商环境的“四梁八柱”。
更可预期:让“预期”焕发生产力
对经营主体来说,更好的营商环境,一定是“更可预期”的环境。可预期,才敢于把自己的事业,放到这个环境里去创造、延展、生长。如何让营商环境“更可预期”?通过《报告》,能看到三方面不断加深加厚的作为:
——制度建设带来更多“可预期”。制度建设,贯穿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所有方面,当然也贯穿于《报告》全篇。制度建设,体现着方向感明确笃定的价值追求,体现着不断建立、不断完善的实践逻辑。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这四块“基石”,正日益巩固其“根”,也不断伸展其“枝叶”。
——法治化带来更多“可预期”。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是制度建设范畴里最具基础性的部分。2024年,我国围绕企业制度、产权保障、交易规则、市场准入、政府权力规范等方面,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备。
——稳定前行的“势”带来更多“可预期”。更好的营商环境,不是一天建成。相关努力能否在前行中形成一种稳定的“势”,至为关键,也必然作用于预期。比如,《报告》中提到,“截至2024年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历经3次修订,清单事项数量缩减至117项”。自2018年首版清单以来,“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之势,清晰可见。而就在《报告》发布之际,第四次修订又“如约而至”,清单事项进一步缩减到了106项。
更精细:“更好”来自于“更贴近”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更好的营商环境,一定是更加具有“精细化”特征的环境。
认识广大经营主体,就要带着更精细的视角。同为经营主体,有大块头也有小店铺,有百年老店也有业界新兵。它们身在千行百业,承载着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经营主体的关心关切,既有内在相通的共同期待,也有各不相同的个性期待。
服务广大经营主体,就必然要做得“更精细”。通过《报告》可以看到,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5个部分里,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各方面努力中,遍布着精细化的实践。四川深入推进运输企业和餐饮店开办“一件事”,将办事场景细分为多种情形,差异化设置办理流程。上海法院推进现代化数字执行,通过场景建设、数字建模,让工作的“颗粒度”更精细,破解查人找物难题。在遍及全国的公平竞争审查中,2024年,修改调整政策措施7312件,提出审查修改意见近6000条,“刚性约束”具体落实在精细化的审查中。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好的营商环境,意味着除了更系统、更可预期、更精细,“土壤”里还正在添加很多的“更”:
——更贴近,贴近广大经营主体,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急难愁盼;贴近高质量发展的前沿、一线、基层,在经济活动的具体环节里,去细细打磨与之相适应的营商环境。
——更便捷,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有序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各方面工作,在效能提升上作出务实的努力。
——更均衡,在充分支持、做好服务与完善监管上把握均衡。
——更主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想经营主体所想,急经营主体所急,想在前、谋划在前、服务前置。
——更坚韧,咬定努力方向,明确目标任务,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作 者: 杨禹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