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低淘展会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 | 新疆福海喀拉玛盖法庭 奏响冬不拉弦上的法治牧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01 08:45:53   浏览次数:1  发布人:9b94****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文 | 张蕾 张霞 郭用斌阿尔泰山南麓,乌伦古河蜿蜒西流,广袤无垠的喀拉玛盖草原上,冬不拉的悠扬琴音与庄严法槌声交织共鸣。在这片哈萨克族居民占比达80%的边境热土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人民法院喀拉玛盖人民法庭深入挖掘游牧文化中的调解智慧,创新“冬不拉调解法”,将传统民俗与现代司法深度融合,构建了独具边疆特色的城乡基层治理范式。近年来,“冬不拉调解法”曾经两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

    文 | 张蕾 张霞 郭用斌

    阿尔泰山南麓,乌伦古河蜿蜒西流,广袤无垠的喀拉玛盖草原上,冬不拉的悠扬琴音与庄严法槌声交织共鸣。在这片哈萨克族居民占比达80%的边境热土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人民法院喀拉玛盖人民法庭深入挖掘游牧文化中的调解智慧,创新“冬不拉调解法”,将传统民俗与现代司法深度融合,构建了独具边疆特色的城乡基层治理范式。近年来,“冬不拉调解法”曾经两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4年1月,喀拉玛盖法庭获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草原深处的特色做法走进了全国视野。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4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人民法院喀拉玛盖人民法庭法官前往夏牧场开展巡回审判 摄影 党从城

    “冬不拉调解法”

    文化浸润的司法实践路径

    步入喀拉玛盖法庭调解室,古朴的冬不拉悬挂于墙上,与“争吵不上餐桌”的哈萨克谚语挂毯相映成趣,雕花铜壶中蒸腾的奶茶香气弥漫,民族风情与法治氛围在此交融共生。

    “音乐是打开心扉的钥匙,冬不拉的旋律能搭建起法治与情感的桥梁。”福海法院院长巴合兰阐释“冬不拉调解法”的核心理念,“法源于礼,而礼乐本是一家,当司法实践与民族文化相遇,需要寻找情感共鸣点,而传统乐器正具备这样的独特功能”。

    2024年深秋,这把承载民族文化的乐器——冬不拉,见证了吐尔逊与哈力木江兄弟草场继承纠纷的“消融”过程。面对互不相让的双方当事人,巴合兰并未急于开展调解,而是递上了温热的奶茶:“你们长途奔波很辛苦,先喝碗奶茶暖暖身。”氤氲茶香中,巴合兰轻抚琴弦,一曲《黑走马》如潺潺溪流,唤醒了兄弟俩儿时草原嬉戏的记忆。当哈力木江提及“背着弟弟跋涉20里山路求医”的往事时,紧绷的亲情隔阂在旋律中被悄然消融。

    “哈萨克谚语云:‘兄弟和睦,牛羊成群’,这片草场均分后,可共建羊圈。”巴合兰将法律规定与民族习惯巧妙结合。随着琴声渐缓,晨光漫入窗棂,曾经针锋相对的兄弟二人紧握双手,达成和解。

    “冬不拉调解法”成绩斐然:近三年来,2400余件纠纷在悠扬的冬不拉琴声中得到化解,调解成功率达92%,家庭纠纷调解周期从15天大幅压缩至3天。“‘冬不拉调解法’赋予法律温度,让司法更具亲和力。”喀拉玛盖法庭法官唐加热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文化共鸣中,双方当事人更易敞开心扉,倾听彼此诉求。

    “马背法庭”

    边境牧场的公平守护使者

    在这片游牧转场路途长达200余公里的广袤牧区,哈萨克族一直保持的“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让法庭工作遇到了特殊挑战。喀拉玛盖法庭的法官跨上骏马、携带法槌,将司法服务延伸至草原的每一处角落,唐加热克的枣红马,成为牧民解决纠纷的鲜活象征。

    2024年转场季,暴风雪突袭。牧民特列克发现草场承包商王强违反约定,变卖了越冬的秸秆,心急如焚的他策马数十里向喀拉玛盖法庭求助。唐加热克得知后,立即披上皮袄,在零下20℃的严寒中顶风冒雪踏上了调解之路,骑行6小时,终于在额尔齐斯河畔找到了正在变卖秸秆的王强。

    “法律明确规定擅自改变租赁用途需要担责。”唐加热克以马鞭为笔,在地上勾勒权利义务关系,同时递上奶酪“消融”双方当事人的紧张气氛:“秸秆折价抵租金,余款购置青贮饲料,各让一步,方能长远。”暮色中,双方当事人将和解协议写于烤馕包装纸上,马鞍旁的法槌在月光下泛着光泽。

    过去一年来,喀拉玛盖法庭干警累计骑行超过3000公里,于牧道、毡房中化解了327件纠纷。“每次‘马背调解’,都是司法温度的生动诠释。”喀拉玛盖法庭法官助理多斯江表示,“在风雪交加中为群众排忧解难,法治的种子便播撒在草原深处”。

    多元共治

    司法主导的多元解纷“大合唱”

    在喀拉玛盖镇,矛盾纠纷化解早已成为司法主导、多元参与的“大合唱”。由127名乡贤、返乡技术专家、老党员组成的“调解联盟”,将85%的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多元共治的精髓,在于整合专业与民间力量的知识和智慧,达到依法解决问题的目的。”福海法院法官巴合提古丽表示,“退休教师的严谨负责、退役军人的专业素养、老乡贤的人格魅力,与法官的职业专长形成互补,构建起立体解纷网络”。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驾驶员赛力克驾车不慎撞死赛马引发的纠纷化解,便是多元共治的典型案例。鉴于赛马与普通马匹的价值差距较大,巴合提古丽迅速召集相关专业人士参与纠纷解决,调解组织结合畜牧师提供的市场价格参考及兽医师出具的专业体检记录,依法提出调解意见:“农牧民如果对自己饲养的牲畜管理不当导致牲畜进入公路引发事故伤亡的,自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驾驶员未尽到谨慎注意义务,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经过三天的联合调解,双方当事人在哈萨克族传统毡房内签订了赔偿协议,该协议经司法确认后被制作成短视频在牧区广泛传播,让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这种将群众生活习惯与现行法律有机融合的机制,既彰显法律刚性,又蕴含文化柔性。”福海法院党组书记马春霞表示,“它不仅能高效化解矛盾,也能有效节约司法资源”。

    从冬不拉震颤的琴弦,到马蹄踏响的牧道;从乡贤布满老茧的双手,到法槌落下的庄严声响,喀拉玛盖法庭以实践证明:融入了奶茶醇香、琴声悠扬、谚语智慧的司法服务,有效实现了“法、理、情”的相互交融,让牧民切实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本期封面及目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13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71期

    编辑/孙敏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9b9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dit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