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低淘展会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实践启迪 | 以主播为锚点理解新就业群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31 09:14:14   浏览次数:1  发布人:0ed4****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笔者对于网络主播田野调查始于2020年初,彼时的初衷大多是基于一种人类学研究者本能的好奇——为何一个价值千元的虚拟礼物会在冲动之下被轻易送出,主播为观众提供的价值又应该如何描述?笔者在五个主播的直播间里一共做了12个月的“场控”,负责协助主播维护直播间的秩序;笔者的合作者王怡霖老师则选择成为主播。我们相信,人类学的经典田野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群岛与秀场直播的虚拟房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笔者和王怡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笔者对于网络主播田野调查始于2020年初,彼时的初衷大多是基于一种人类学研究者本能的好奇——为何一个价值千元的虚拟礼物会在冲动之下被轻易送出,主播为观众提供的价值又应该如何描述?笔者在五个主播的直播间里一共做了12个月的“场控”,负责协助主播维护直播间的秩序;笔者的合作者王怡霖老师则选择成为主播。我们相信,人类学的经典田野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群岛与秀场直播的虚拟房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笔者和王怡霖老师的田野工作断断续续持续了三四年,从直播间到线下公会,再到长沙和重庆的直播街,小到美颜技术,大到田野方法,关注的议题也从关系劳动逐渐扩展,但大致都是从微观的细节出发进行深描。一个隐约的目标贯穿着研究的过程:平台经济犹如一艘壮观的巨轮,田野工作的价值,并不在于赞美它的壮观,而在于探入这艘巨轮内部,触摸每一颗齿轮的节奏与压力。2024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增设网络主播为“新职业”,这标志着网络主播在国家正式确立的职业分类中拥有了一席之地。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田野工作逐渐从微观的爬梳中抬起头来,找到了更为清晰而宏观的社会价值:作为新就业群体的一分子,网络主播面对着怎样的挑战,又如何走向成熟?

    反观当下,对于网络主播的研究,大致可以被归入以下几条线索。

    第一是将网络主播视为劳动问题。其中,有研究关注秀场主播在舆论之下面临的职业污名,也有研究关注主播高强度劳动之下承受的“不稳定性”。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者聚焦算法如何在这一过程中重构了秀场主播的劳动过程,如通过数据可视化、实时排名和打赏机制,形成算法规训与自主策略的动态博弈。

    第二是将网络主播视为性别问题。在秀场直播领域,一直以来,女性都是位于前台最重要的劳动者。因此,女性主播的劳动实践被传播学者叶蓁等人称为“性别化的关系劳动”(gendered relational labour),常常与“凝视”“剥削”等词联系在一起。女主播的工作也被视为一种典型的性别化表演。当然,最近两年,对于男性主播的专门研究也开始出现,将江湖意识形态融入观察的视野中。

    第三是将网络主播视为组织问题。中英文文献中出现了大量关于MCN(多频道网络,Multi-Channel Network)机构的研究,但大部分都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分类。当然,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潘莹将中国本土直播机构与“拟制的家”这一概念相连接,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想象力。

    既有研究图景展示了多学科相互合作共融的趋势,但同时,也有一些被遮蔽的盲点仍旧值得重视,我们可以姑且将这些盲点称为“连通性问题”。换言之,我们关注主播的时候,关注的一定不只是主播本身可以套入的研究议题,而是要进一步将主播放置在更宏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中。概括而言,笔者认为研究者或许可以将主播作为锚点,横向和纵向地加以延伸,实现更为全景式的理论潜力。

    一方面是以主播为起点,横向展开,对平台经济中的新就业群体形成整体性的理解。举例来讲,笔者此前研究发现,直播的公会与外卖平台中的第三方合同商之间形成了类比。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作为平台经济的中介,完成了平台与劳动力之间的连接。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新就业群体身处的法律关系和劳动形式。同理,直播公会与MCN之间的类比,同样可能提供启示。将主播、网红、外卖员等一系列劳动者放入“新就业群体”的框架之中进行横向对比,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然而,目前的研究大部分仍旧“各自为战”,难免陷入过于细碎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以主播为终点,纵向展开,向前梳理历史的参照坐标。与网络主播相关研究的火热现状相比,对于这一职业群体的历史梳理却反而持续空白。例如,对于主播的理解需要回到2006年左右语音实时在线聊天软件的出现;对于直播公会和MCN的理解需要从2010年前后活跃的配音团体“YY家族”谈起。追溯的目的是将直播作为一个“中国问题”对待,试图从现代化的脉络中理解这一群体的“中国性”和“东亚性”,由此可以回答一个重要但仍未被关注的问题:娱乐直播为何会在中国和东亚社会尤其兴盛?对此,一个现实的困难是相关的历史纪录十分稀缺,通过从业者口述史的方式“拯救”这些历史碎片便显得更为重要。

    直播产业的田野调查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体察这一社会群体的机会。不过,当研究逐渐深入之后,这些微观的体察逐渐展现出局限性。近年相关研究反映出整个研究领域不断生产“细枝末节”的经验性证据,而对于整个研究图景的扩展却更为艰难和迫切。当我们试图理解主播的时候,我们试图理解的是什么?答案一定不仅仅是主播的个体命运。我们既需要记录某种职业视角的“切片”,更应该与其他的切片并置,从一个更广阔的维度出发,提供一个时代的“速写”。

    告读者

    “社会调查”版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关乎国计民生的焦点、热点、前沿问题为牵引,以准确识别研判“问题”、总结提炼“办法”为期待;立足中国实践,力求见人见事见思想,用生动鲜活、兼具思想与温度的文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进人民心坎里,助力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本版拟设“深度调查”“实践启迪”“问计于民”“编辑手记”“读者来信”等栏目。诚邀赐稿!来稿请注明投稿栏目。投稿邮箱:dcyj_sscp@cass.org.cn。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 余朋翰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0ed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dit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