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低淘展会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守护南粤碧水 建设美丽河湖 |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解读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07 07:29:22   浏览次数:1  发布人:66f2****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岭南水乡,万绿澄澈。河湖不仅是南粤大地的生态血脉,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南粤秀水长清”为目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广东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环境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河湖美景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高位统筹、接续奋斗,形成良好治水新态势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岭南水乡,万绿澄澈。河湖不仅是南粤大地的生态血脉,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南粤秀水长清”为目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广东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环境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河湖美景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高位统筹、接续奋斗,形成良好治水新态势

    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实施碧水工程计划、珠江综合整治、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聚力地表水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加快推进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污染治理各项措施,全省上下形成众志成城治污攻坚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先后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挂帅的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省委书记、省长任“双总河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每年召开高规格会议系统部署、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各地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积极合力治水攻坚,形成良好攻坚态势。东莞“民间河长”自发巡河护水,佛山的“河小青”志愿者清理河道垃圾,潮州的村民用村规民约保护本地河流,“全民治水”的理念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

    (二)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治理体系。注重强化系统治水,先后出台《广东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广东省碧水保卫战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治水攻坚重要政策文件。注重强化依法治水,积极发挥地方立法作用,先后颁布实施《广东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等5部水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2021年颁布实施广东省首部水污染防治综合性法规《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注重强化科学治水,针对广东省养殖污染的产业特征和区域实际,先后修订《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等排放标准。注重强化协同治水,先后与上游省份建立粤桂九洲江、粤闽汀江—韩江、粤赣东江流域省际生态补偿机制,在省内东江和北江流域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激励政策,推动建立流域上下游“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体系。

    (三)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治理效能。充分发挥省级财政资金的激励效应,一揽子制定出台《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激励政策实施方案》。持续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多措并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作,肇庆市广宁县“碧水—竹海—文旅”EOD项目,凭借其独特的生态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大力推进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等一批水生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焦溶解氧、蓝藻水华防控、汛期面源污染等制约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协同创新,有效提升水污染治理能力。

    系统治理、拓面提质,书写水清岸绿新篇章

    (一)坚持真金白银、集中攻坚,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广东省坚持“治水先治岸、治污先截污”的总体思路,省财政通过PPP、专项债等模式统筹安排资金全力支持治污工程建设。近五年全省水污染治理相关投入1298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112亿元,地市财政投入1186亿元。以茅洲河、练江、广佛跨界河流、小东江、淡水河、石马河、榕江、东莞运河等流域为重点,实施控制单元管理,统筹干流、支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岸上岸下治理措施同步开展。充分发挥央企、省属国企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加快推进重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以往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传统模式,迅速弥补各重点流域污染治理能力短板,推动劣Ⅴ类水体水质全面好转。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办好民生实事为抓手,有力加速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

    (二)坚持绣花功夫、精细治理,持续提升流域精细化治理水平。每年印发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将流域治理措施落实到具体工程和任务上,建设“挂图作战”系统平台及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督导管理工具,动态跟踪水质变化和重点治污工程建设进展。每月组织召开全省水质会商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流域,邀请相关地市共同分析研判水质情况。成立地表水达标攻坚办公室,每月组织技术专家开展实地服务指导,对攻坚任务重的地市进行驻点帮扶,推动“一河一策”治理。编制实施《广东省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推动全面实施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建立重点监管入河排污口名录,实行全省入河排污口信息化动态管理。初步建立广东省水生态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完成全省重点江河湖库水生态调查评估,系统梳理各类水生态受损现状。探索在练江、石马河、潼湖、淡水河等实施一批水生态修复重点示范工程,不断提升水污染治理水平。

    (三)将治污重心向支流拓展,全面提升江河水环境质量。开展国考断面一级支流消劣行动,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向县域拓展,在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基础上,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全省水环境质量连续七年稳步提升,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3.2%,年均水质类别均达到IV类及以上,且I—II类断面占比达到67%,创历史最佳水平。

    共建共享、生态惠民,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一)将治水与“治城”深度融合,让美丽河湖可感可及。河湖治理不仅是纸上的指标任务,更是有温度的民生工程。我们坚持将治水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更新、城市景观及产业等一体统筹、同步推进。练江通过全流域系统治理,推动纺织印染产业绿色转型,河流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IV类,沿岸建成的生态公园成为群众休闲好去处,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茂名市的小东江流域通过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IV类,消失多年的黄鳍鲷、花鳗鲡等珍稀鱼类重现江中。茅洲河以治水倒逼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优化提升,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氨氮指标由2015年的23.4毫克/升下降至2024年的0.79毫克/升,实现从重度黑臭到优良水体(Ⅲ类水)的巨大跨越,深圳市释放沿岸土地价值高达1200亿,东莞长安镇吸引集聚了一批优秀智造企业落户,昔日的“黑臭河”变身“创新走廊”。

    (二)将目标与路径结合起来,让“广东经验”惠民生增福祉。广东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生态惠民的深刻内涵。广东省增江(广州市段)、广东省佛山市高明河等一批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的治理典范,成为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广东经验”。在这些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一个清单、一个方案、一个指南、一套标准、一项办法”,即省级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行动方案、成效评估指南、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分别从建设路径、建成要求、制度保障等方面指导各地积极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力争2025年底前建成27个省级美丽河湖,推动2027年建成率达40%,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广东省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让南粤秀水长清永驻,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广东智慧、广东力量!

    (作者系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徐晓霞)

    来源 |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编辑 | 廉伟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6f2****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dit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