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要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7月2日18时,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具体见后)。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分为5个风险等级: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其分级标准是根据高温与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率的暴露反应关系分析得到的。该产品不再用全国统一的阈值来衡量各地的风险级别,能够体现区域性特征,将为各地区公众做好高温健康风险防范提供指导。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征求意见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制定第一版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主要纳入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目录,但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的创新药,推荐商业健康保险、医疗互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参考使用。
地方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广西多举措推进健康体重管理
6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体重管理年”有关工作情况。据悉,自治区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健康体重管理——要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目前已有96家三级医疗机构开设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实现14个设区市全覆盖;注重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健康体重管理中的应用;针对体重异常的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
辽宁推进门诊住院预交金管理改革
近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明确,医疗机构要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门诊预交金的清算、退款;自2025年6月30日起按照《实施细则》要求收取住院预交金,并对常见病种住院预交金收取额度及流程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科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大脑整合多种痛感路径获揭示
“痛上加痛”的体验,仅仅是不同痛觉信号的累加,还是大脑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将这些信号“整合”起来,从而放大了痛感?据澎湃新闻消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孔亚卓团队的一项研究,通过实验揭示了人类大脑如何被研究者的指令所影响,将疼痛感知为分离的感觉,或是将其整合为一种加剧的“多模态疼痛”,改变对疼痛的感知。研究表明,我们感受到的整合性剧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种由上而下的认知影响,大脑在此扮演的是“痛苦放大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
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中存在三级淋巴器官
一项由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刘暴团队、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团队联合完成的研究发现,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三级淋巴器官的存在与患者出现脑卒中等症状密切相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独立风险因素。该研究提示,三级淋巴器官有望成为预测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新指标;研发IgG抗体的靶向药物,以减少其过度分泌,可增加斑块的稳定性。相关研究文章近日刊发在国际期刊《自然•心血管研究》上。
国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日本单周新增“苹果病”和百日咳病例均创新高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国立健康危机管理研究机构7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16日至22日,日本全国定点医疗机构共报告“苹果病”病例5943例,新增百日咳病例3211例,分别创下采用现行统计方法以来单周新增病例数新纪录。“苹果病”是传染性红斑的俗称,是由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典型特征是面颊部红斑。
英格兰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6月
据新华社消息,英国气象局7月1日发布公报说,英国经历了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6月,其中英格兰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英国气象局气候科学家埃米•多尔蒂博士表示,虽然还没有进行正式的气候归因研究,但基于此前研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加了此类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健康小提示
饮料混着喝可能有害健康
将功能性饮料、碳酸饮料、咖啡与酒类调配饮用,可能对大脑产生持久性损害,特别是对处于发育阶段青少年的脑部健康影响更为显著,且这种不利影响会持续到成年时期。
在“混搭”过程中,咖啡因和酒精中的碱性物质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进一步加重胃肠负担。酒类和碳酸饮料混合,更容易使人产生醉酒反应,可能诱发急性胃肠炎、酒精中毒。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加重神经系统负担,导致心率加快,还会引起失眠、头痛等。这些饮料即使不“混搭”,无节制饮用也会带来健康风险。
今日天气
7月2日,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根据预警,预计7月2日20时至3日20时,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东北地区北部及内蒙古、新疆等地高温健康风险较高(黄色预警);江苏、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橙色预警);其中,江苏北部、山东中东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黑龙江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极高(红色预警),公众可关注预警信息变化,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活动,保证充足饮水。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加强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不适及时就医。户外作业者注意防暑降温。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编辑:秦明睿
审核: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