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危害严重,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目前,我国仅流行日本血吸虫病,它是由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当汛期到来时,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人或者家畜不可避免地接触含有日本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感染血吸虫而患病。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其中急性血吸虫病因患者身体反应强烈,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故备受关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一、急性血吸虫病特征
感染剂量大
常见于初次感染者,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后亦可发生。潜伏期14天到84天不等,平均约40天。
发热及过敏反应
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发热的热型、持续时间与感染的轻重及患者免疫状态有关,对普通退烧药反应差。部分患者出现强烈的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风疹块”)、血管神经性水肿(如面部、四肢肿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呼吸道及胃肠道反应
呼吸道反应为咳嗽(多为干咳)、胸痛、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为剧烈腹痛(多在肚脐周围)、腹胀、腹泻(常带黏液或血便)、恶心呕吐、肝脏在短时间内显著肿大并有明显压痛,部分患者脾脏也迅速肿大。
误诊率高
由于其发热、肝大、腹泻等症状与伤寒、败血症等疾病症状极其相似,在非疫区或医生警惕性不高时,极易误诊。
二、如何预防急性血吸虫病
不接触疫水
在汛期,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水体泛滥,使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范围扩大。人们在汛期进行抗洪抢险、游泳、戏水、洗手脚、洗衣物、洗菜以及农业劳动等活动时,容易接触到疫水,尾蚴会通过皮肤钻进人体,从而感染血吸虫。
不接触疫水能有效预防血吸虫病。如无法避免,须在下水作业前,戴上防护手套,将皮肤上均匀涂抹防蚴灵等防护药膏。
不在有螺洲滩活动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在洪水等自然灾害下,钉螺可能随水流扩散到新的地区,其中感染性钉螺在水中会释放尾蚴,当人或家畜接触疫水时,可能会感染血吸虫。不在有螺洲滩活动,能有效避免感染血吸虫。
不饮用生水
由于连续降雨等原因,水源可能会受到污染。如果人们饮用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生水,也可能感染血吸虫,故不饮用生水可降低感染血吸虫的风险。对于临时用水,可以每50千克水加漂白精0.5克或漂白粉1克,处理30分钟后使用;饮水必须煮沸后,方可饮用。
做好粪便管理
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畜粪便中通常含有血吸虫虫卵,而虫卵只有在水中才能孵化,所以做好人畜粪便管理,安全放牧,避免粪便入水,可以有效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三、得了急性血吸虫病后
应该怎么办
一旦出现疑似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应尽快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查并告知可能的暴露史,以便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血吸虫病的诊断通常采用免疫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急性血吸虫病患者需住院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用抗寄生虫药物吡喹酮,并进行对症治疗。/健康科普
作者:寄生虫病所 李银龙
审核:李石柱
编辑:刘晓璐、张林林
监制:姚建义、于子涵
本文涉及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1.
2.
3.
快点“一键三连”,
一起健康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