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南的科技新贵与新疆的电商代表同桌洽谈,当辽宁的食品公司遇上库尔勒的果园……一场场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化学反应”,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发生。
8月15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联合自治区工商联主办、巴州人民政府承办的“民营企业进边疆·巴州行”活动,以投资78个项目、签约金额217亿元的亮眼成绩单圆满收官。在为期一天半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工商业联合会、19个省(区、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局)和工商业联合会负责人,各省(区、市)民营企业代表,新疆14个地(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工商业联合会负责人,通过文旅产业推介会、实地考察、现场推进会等形式,充分交流、共商发展。
在新疆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和工商联的共同推动下,民营经济的活水正浇灌着天山脚下广阔的发展热土,一幅民营企业与边疆地区双向奔赴、各民族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打造边疆“会客厅”,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我们集团与新疆特别是巴州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希望我们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绘巴州发展新蓝图!”伍彦说。15日上午举办的“民营企业进边疆·巴州行”活动现场推进会上,首衡农副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伍彦分享了此行的“收获”。
▲“民营企业进边疆·巴州行”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举办。丛蓉摄
与喀什地区伽师县新梅产业协会建立产业共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库尔勒市林草局、香梨协会达成三方战略合作,与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局签署战略框架协议……此次活动中,首衡集团相关负责人率40余家核心采购商团队赴新疆,深入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聚焦新梅、香梨、苹果、红枣、哈密瓜等特色产品,通过政企协三方联动,开展全产业链深度对接,成功搭建起新疆特色农产品直通全国大市场的“高速通道”。
“新疆特色农产品产区拓宽了销售渠道,采购商获得稳定优质货源,消费者享受更新鲜的‘疆味’。”一位采购商感叹,此次行动实现“一举多赢”。
巴州地域广袤,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特色明显的产业体系,是一片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深具潜力的投资热土。近年来,一批批民营企业家扎根于此建厂创业,助力当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瞄准巴州和静县的电力、区位等优势资源,郑州铂晟势垒科技有限公司在巴州成立了巴州铂晟钻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州铂晟”),专注于材料科学领域技术研发与创新,自主研发了金刚石合成工艺。公司计划总投资21亿元,在和静县建设年产两千万克拉功能精装置的产业化生产线。
“项目计划今年9月开工建设,2027年7月完工。预计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功能性金刚石年产值突破20亿元,创造5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巴州铂晟总经理许天恩介绍,“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增进各合作伙伴的信任与协作,在深耕新疆这片热土过程中,实现企业、地方、当地百姓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民营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边疆地区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民营企业在边疆建设中大有可为。他们将着力把握好发展与安全、壮大边疆产业与促进民族团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尊重市场规律与维护群众利益等关系,为推动边疆地区建设、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贡献更大力量。
国家民委共同发展司负责人表示,“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拓展了边疆省区与中东部省份合作的新空间,激发了民营企业参与边疆地区建设的新动力,开拓了兴边富民行动的新路径。未来,将进一步以经济合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搭建起边疆地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载体。
“双向奔赴”,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走进位于库尔勒市的新疆中泰震纶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声轰鸣,自动化纺纱机在轨道上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这里工作环境好,还能学到技术,家里人都支持我。”来自于田县科克亚乡的员工芒尼沙汗·麦提库尔班笑着说。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的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是一家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企业。2014年,公司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新疆“振兴纺织产业,推进百万人就业”行动号召,与新疆中泰集团联合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投资40亿元,建设200万锭纺纱项目。
▲在新疆中泰震纶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芒尼沙汗·麦提库尔班熟练地操作机器。
“公司现有员工1200人,新疆籍员工占82%。通过产业帮扶吸纳新疆当地人员进厂就业,增进民族团结,是公司的社会责任所在。”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派驻库尔勒总经理、技术骨干黄建香介绍,公司连续多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推广“师带徒”模式、开展结对认亲活动、为员工子女发放学习用品,经常组织联谊会、看电影等文娱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我们切实把各族员工的需求放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黄建香说,“公司很多员工都实现了买房买车。我们相信随着公司在新疆长期稳定发展,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水平都将进一步提高。”
一袋袋牛奶从智能生产流水线上“走下来”,自动打包机将牛奶装入箱中打包,自动机械臂将成箱的牛奶码垛;工作人员在生产线旁仔细查看机械运行状态;厂房外,一辆辆装满牛奶的运输车辆整装待发……8月14日,参加活动的代表走进新疆凯瑞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厂区,眼前一派忙碌景象。
凯瑞可公司是巴州本土民营企业新疆瑞源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源乳业”)旗下的一家公司。历经24年发展,瑞源乳业已构建起集种植养殖、生产科研、加工销售、物流网络、休闲农业、智慧牧场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养殖奶牛突破1万头,日均鲜奶产量超过100吨,带动5280户农户增收致富,为1632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2024年公司产值达7.2亿元。2025年,我们将在产品端、渠道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新疆的优质牛奶香飘全国。”瑞源乳业董事长于瑞红说。
文旅促“三交”,共绘“诗和远方”新画卷
地处天山南麓山脉、和硕县乃仁克尔乡的马兰红山军博园,是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发军事纪念地。将军楼、防空洞、办公大楼……这里留下了诸多国防将领和核试验科学家工作与生活的足迹,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也是巴州打造的文旅促“三交”重点场所。
▲马兰红山军博园“马兰魂”雕塑。雕塑由六片花瓣组成一朵花簇,从空中俯瞰,宛如一朵盛开的马兰花。
8月14日,参加活动的代表来到这里参观。“这是一座具有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回去我会把这里发生的故事讲给集团员工听。”山西永新集团工程师郭俊良说。
乃仁克尔乡党委书记刘楠说:“我们秉持‘保护与传承并重、挖掘与创新结合’的原则,让参观者直观感受老一辈科学家和军人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希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寻红色历史,感受独特的文化魅力,让军博园成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博斯腾湖好风光,风帆飞去水天长……”走进新疆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只见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沙鸥在湖面上肆意飞翔,游人惬意在沙滩上悠然漫步。博斯腾湖拥有丰富的水产、芦苇、湿地等自然资源,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全国四大苇区之一和国家湿地公园。如今,博湖已成为巴州人民的“休闲地”、疆内游客的“必选地”、疆外游客的“向往地”。
在这里,参加活动的代表深入了解了景区发展运营情况,以及博湖县以文旅促“三交”的创新举措。近年来,博湖县延伸打造“西游文化”系列精品旅游路线,建成大河口景区、博湖中华文化示范园、百信休闲公园等3个示范点,将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城乡风貌改造、景区景点建筑,在景区打造旅游促“三交”文化长廊、投放公益宣传片等形式,增进文化认同,在文旅业发展过程中搭建各民族“三交”平台。
如今,在巴州星罗棋布的景区景点、如诗如画的街巷乡村,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欣赏美景,感悟当地的历史文化。他们与当地各族群众相遇在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景区,互动交流、加深了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旭东在文旅产业推进会上表示,新疆各地州市将以“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为契机,以更好的服务、更强的保障,吸引更多企业到新疆发展文旅产业,将天山南北的壮美风光与深厚文化展示给更多人,共绘“诗和远方”新画卷。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