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低淘展会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最美奋斗者|何冰:创新守护铁塔银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03 12:01:43   浏览次数:1  发布人:38da****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人物名片】何冰,中共党员,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专业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工匠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优秀共产党员等。从业19年来,何冰立足岗位不断探索无人机巡检的作业模式,丰富无人机工作场景,推动输电线路运检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以技术创新守护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2011年4月,何冰开始担任


    【人物名片】何冰,中共党员,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专业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工匠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优秀共产党员等。从业19年来,何冰立足岗位不断探索无人机巡检的作业模式,丰富无人机工作场景,推动输电线路运检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以技术创新守护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2011年4月,何冰开始担任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运维班班长,是当时该公司最年轻的班组长。彼时,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刚落幕半年。何冰参与了世博会保电工作,见识了会上展出的不同行业的先进科技产品。他开始思考如何将前沿技术和装备运用到输电运检工作中,提升工作质效。“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阅读科技新闻和学术期刊上,向不同领域的专家请教,想着怎么将‘奇思妙想’应用到输电运检工作中。”何冰回忆道。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何冰在调试无人机

    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负责运维上海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线路电压等级高,铁塔普遍高大。以1000千伏吴塘线为例,线路铁塔的平均高度有142米。2015年以前,该公司主要采取人工巡检方式运维线路。运维人员在地面很难用望远镜看清楚铁塔是否存在螺栓脱落、金具损坏、风筝线缠绕等缺陷,但登塔检查又费时费力,且有一定高空作业安全风险。何冰想到了当时国内电力行业还未普及的无人机技术,并提出“用5分钟的无人机飞行巡检替代近1小时的人工登塔巡检”的设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何冰操控无人机对输电线路开展巡视

    经过轮番技术分析与可行性论证,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于2015年7月引进了第一批专业无人机。何冰从头学起,熟练掌握了无人机飞行的基本操作要领后,不断调整机载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并带着无人机去输电线路实训基地,在停运线路周围模拟巡线,探索无人机检查铁塔本体的飞行方式。半年后,何冰牵头成立了“鹰眼”无人机青年小组,把自己的无人机巡检经验传授给青年员工,鼓励大家利用业余时间一起学习无人机巡检技术。

    之后的几年,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激光测距、自主巡航等功能不断拓展。“鹰眼”无人机青年小组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学习与实操练习将无人机的新功能应用到输电线路运维工作中。“上海很多输电通道的导线排布非常密集,且通道存在较大的电磁干扰,对无人机飞控要求很高。我们心里有些没底,但何冰坚信无人机能实现自主巡检。”小组成员王欣庭说,“他带着我们进行理论计算、仿真分析,还去科研单位的特高压线路试验场做试验,终于找到合适的巡检航线和拍摄视角。”目前,“鹰眼”无人机青年小组已完成上海除禁飞区以外地区的全部输电线路的三维激光建模,实现了无人机自主巡检。

    “技术只有起点,创新没有终点。”何冰说。在他看来,无人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潜力不止于此。无人机自主巡检主要依靠机载摄像头近距离发现并拍摄线路的隐患缺陷,但无法对其进行处理。何冰认为,如果搭载更多装置,无人机将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何冰与工作室青年讨论无人机技术

    自2023年起,何冰带领“鹰眼”无人机青年小组重点攻关两个无人机创新项目:一个是让无人机搭载激光炮,在空中发射激光,直接清除缠绕在导线上的异物;另一个是让无人机搭载机械臂,在停电检修状态下进行基本的检修作业,替代人工爬塔走线,实现“机械代人”。

    由于激光炮和机械臂均会直接接触或间接影响导线,所以相比自主巡检,这两种设计方式对无人机的操控精准度、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何冰带着小组成员在试验基地开展试验。从优化无人机载重配平到提升抗电磁干扰能力,从调整激光输出功率到升级目标识别算法,他们反复研究、试验、改进,成功解决了无人机可能出现的失稳、损伤导线等问题。

    2024年8月,“鹰眼”无人机青年小组研发的“搭载停电作业机械臂的无人机”成果在上海工匠创新成果展上展出,获得行业专家的高度肯定。

    2025年3月,“搭载激光炮的无人机”成果在上海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工作中首次应用。“鹰眼”无人机青年小组成员操作一架大型无人机,仅用5分钟就把缠绕在线路上的风筝击落。“以往我们应对风筝挂线,处置流程比较复杂。登塔耗时费力,地面架设激光炮又存在不好瞄准、发射角度受限等情况。何冰带来的这套‘会飞的激光炮’能在空中灵活调整角度和距离,即使是100多米高的铁塔也能轻松应对。”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员工刘龙飞说。

    何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无人机应用经验分享给更多人。2023年11月,他牵头编写的《电力行业无人机巡检作业典型应用及案例》一书出版,为电力行业无人机操作人员提供专业参考。如今,除了在输电线路运维检修工作中推广使用无人机,何冰还积极参与到上海主网大型变电站无人机巡检推广应用工作中,推动无人机成为变电站运维人员日常设备巡检和缺陷排查跟踪的“好帮手”。

    何冰创新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考虑到上海夏秋季受台风影响较多的情况,他正着手开展无人机的抗风性和稳定性研究,让无人机在极端天气下依然能精准作业,守护输电线路安全。

    内容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8da****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dit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